2023年机器人行业十大新闻
忙忙碌碌,转眼又是新的一年。每年年初,本刊都会总结过去一年里机器人行业发生的大事件。
2023年,本刊总结的新闻是:
1.人工智能作画盛行;
2.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起文化的思考;
3.仿人(人形)机器人掀起新热潮;
4.机器人操作系统有望统一;
5.国内机器人企业融资火爆;
6.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和密度再创纪录;7.特种机器人发展强劲;
8.国产自主品牌医疗机器人蓬勃发展;
9.机器人提高冬奥会防疫能力;
10.自动驾驶进入发展新阶段。
其中,聊天机器人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热点持续扩散。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本刊梳理出2023年行业各大事件和技术,遴选归纳出十大行业新闻,以记录机器人与智能发展的脚步。
1
中国“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出台掀起热潮
2023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7个部委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共同推动机器人发展。
该方案把握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 100 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该方案提出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具体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等十大领域,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各省市纷纷出台机器人产业建设规划。
其中,河北省于2023年3月发布《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该文件提出聚焦重点区域、优势领域,坚持错位发展、项目引领、打造生态,以市场推广带动产业布局的思路,推进河北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于6月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该文件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随后8月发布《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文件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在提升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将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技术难题,并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最高3000万元的支持。
上海市于10月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3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3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2
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爆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实现量产;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同时,该意见还提出要对机器人“大脑”“小脑”“机器肢”“机器体”的关键技术群进行攻关;对基础版整机、功能型整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动力能源的重点产品和部组件攻关;拓展场景应用,开展试点示范、加强供需对接、加速成果转化、完善应用机制。
自 “CyberOne”和“Optimus” 两款人形机器人面世,业内便掀起一股人形机器人热潮。2023年,这股热潮持续发酵,美国特斯拉公司先后公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最新进展;中国上海傅利叶公司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小鹏汽车公司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PX5;追觅科技推出仿生四足机器狗Eame One二代和通用人形机器人两款新产品;宇树科技研发了第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H1,等等。国内外多家公司纷纷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积极布局和抢占这一赛道,人形机器人的热度迎来爆发式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29日,深圳优必选公司在中国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当天,其最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首次亮相,Walker S手持锣锤走向舞台中央,与优必选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周剑先生一起敲响开市锣,精彩的人机协作开启人类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国家政策的扶持,资本市场的热度,无不宣告着人形机器人的大时代正在来临。在科技创新的丰富棋盘上,作为新兴起的棋子,人形机器人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3
AI大模型成新风口
自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出现后,AI大模型便成为2023年科技界竞相追逐的新风口。
2023年,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 不断进行改进和升级,推出了最新深度学习模型ChatGPT4.0。ChatGPT4.0作为GPT系列模型的最新版本,它使用深度学习框架训练的序列到序列模型,可以对输入的对话进行处理和生成自然流畅的回答,重点是它能够理解用户的语义和上下文,提供更准确的回答。此外,在进行图片识别部分内容,ChatGPT4.0 还可以进行图片解析,然后以文本形式输出图片内容。
中国企业也积极布局这一赛道。中国科技巨头百度公司推出了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并不断更新其版本。“文心一言”不仅能够和用户聊天互动、回答问题、搞创作,还可以生成各种形式的内容,比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同时还能够理解各种语言和文化,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科大讯飞公司也正式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经过持续迭代,先后推出V1.5、V2.0 V3.0版本。其中,最新版本星火大模型V3.0进一步升级了数学自动提炼规律、小样本学习、代码项目级理解能力、多模态指令跟随与细节表达等能力,持续提升星火大模型落地应用能力,在医疗、法律、教育行业的表现格外突出。
ChatGPT打响了AI新赛道的“发令枪”,全世界掀起了AI语言模型的狂潮,科技巨头你追我赶,不断扩张商业版图,开启了对未来市场的争夺战。
4
标准化赋能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标准在机器人行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产业化、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核心要素。
2023年,多项机器人相关标准重磅发布。其中,国家标准有20多项,内容主要涉及机器人词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检测机器人通用条件,教育机器人安全,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通用技术要求等;团体标准40余项,内容主要涉及建筑机器人分类、通用技术条件,家用服务机器人智能化评价规范、医用康复机器人相关要求等;行业标准400余项,内容主要涉及进口机器人检验技术要求、抢运机器人通用技术规范、医用机器人的基本安全和性能要求等。
标准的本质是技术规范,标准化是机器人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快速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我国一直在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机器人相关标准体系,制修订各类机器人相关标准和规范,切实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
国内工业/协作机器人重载化
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新产品不断涌现,在这些产品中不难发现,“大负载”是其最大的亮点。
其中,工业机器人领域,新时达公司推出SP/SR系列大负载机器人,配天机器人研制220kg大负载机器人,华数机器人发布3款HSR-JR系列大负载六轴机器人,埃斯顿拥有220-600kg全系列重负载机器人,此外还有埃夫特、卡诺普、广州数控等多家国内厂商纷纷涉足该领域,争夺市场份额。
协作机器人进入了发展新阶段,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大负载、长臂展,以满足客户需求。在技术的迭代下,协作机器人的负载范围从3kg向25kg演进;臂展也越来越长,从618mm拓展到2000mm。如中科新松、越疆机器人、珞石机器人、大族机器人等厂商均推出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进一步扩展其产品体系。
6
中国机器人市场稳步向好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23年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2022年安装量约为29万台,同比增长约5%,约占全球总安装量的52%,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自2013年始一直稳居全球第一。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数。IFR将机器人密度定义为:制造业中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的数量。根据IFR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机器人密度创纪录达到392台/万人,与日本的机器人密度接近,在全球排名第五。
7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提速
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抢抓发展先机。
5月,北京发布两项相关政策,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进行系统部署。其中,《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和监管五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为通用人工智能理性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
同月,深圳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该方案提出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在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9月,福建印发《福建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该文件提出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省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实施一批省级人工智能科技重大项目,最高给予800万元补助;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主体布局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并享受相应平台补助政策;每年实施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按照项目总投入的40%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等。
11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该文件围绕支持大模型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要素供给能级、推进大模型创新应用、营造一流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发布了11条举措。
我国多地政府紧跟时代潮流、抢抓产业发展风口,以政策促进产业高质量稳步发展,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上发展“新台阶”。
8
国产医疗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23年,是我国医疗机器人产品上市的丰收年。国内多类医疗机器人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整个医疗机器人行业热闹红火。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共有25家相关企业研发的产品获得NMPA上市批准。其中,包括由杭州键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口腔种植手术导航定位系统 ;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AIJOINT® 关节置换手术模拟软件;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等等。
目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多款医疗机器人已成功完成多个临床试验,这些临床试验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等领域的多种高难度复杂手术,它们实现了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一次次新突破。
如今,医疗机器人已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产业,国家也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行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医疗机器人应用领域逐渐延伸,我国医疗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期。
9
智能网联汽车频迎政策利好
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该指南构建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产品、试验标准等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随后,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首次针对搭载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准入试点、在限定区域内上路通行试点。这意味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行,产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16个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累计完成超过2.2万km开放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牌照超过5200张,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8800万km。
可以看到,目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已取得可喜成绩,其产业前景远大,相关政策也进一步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奠定基础,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0
机器人线下活动复苏
过去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机器人行业各类品牌活动都未能在线下正常举行,或者是虽正常举行,但是十分萧条。随着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国内经济复苏,2023年各类机器人品牌会议强势回归线下,整个机器人行业开始沸腾。
5月23-25日,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组织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浙江余姚如期举办。此次峰会共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中国工程院院士闻雪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等18位海内外院士,举办了11场不同主体的专题论坛,吸引了超1万名业内人士参会;开幕式上,总投资203.5亿元的27个项目成功签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发布;峰会展览邀请了80余家企业,展出顶尖产品500余件,涉及30+行业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当天峰会盛况首次登上《新闻联播》节目,时长22秒,实现历史性突破。
8月16-22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包括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展示全球机器人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搭建技术产业交流合作与开放共享的平台,与中国机器人峰会并称机器人行业一南一北两大盛会。
此外,还有诸多大型且重要的会议,如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202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均如期在线下举行,大会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交流,成果颇丰,在产学研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与媒体关注度。
END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国际快讯|AI应用; 机器人路径规划新框架; “Z-53神风特攻队”无人机;3D打印固体火箭发动机;五眼联盟AI合作法案
●国际快讯|螳螂虾仿真机器人;新型机器人装置;可扩展振动式压电机器人;3D打印的软机器人手
●国际快讯: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问世;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被研制